孩子們進入初中,同時進入了青春期,隨著思維的日漸成熟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矛盾。如給同學起外號、嘲笑他人等,而矛盾的產(chǎn)生往往來源于語言上的沖突。但孩子們卻沒有意識到這種看似玩笑的語言,其實是一種語言暴力,會對他人造成心理傷害,后果嚴重。
針對這類問題,學校專職心理老師游海艷特為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們進行了一次以“拒絕語言暴力”為主題的心理團訓活動。
課堂上,為了讓學生體會語言暴力給他人帶來的傷害,游老師采用情景扮演的方式,分別讓三組學生演繹親子劇本、朋友劇本、陌生人劇本,在此過程中體會自己在生活中可能會對他人施加的語言暴力以及自己可能遭受的語言暴力。情景體驗之后,學生們深有感觸,游老師隨即又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們將自己曾經(jīng)被他人語言暴力以及自己曾經(jīng)對他人的語言暴力,寫在課前準備的學案紙上。這認真填寫的過程就是孩子們與自己心靈對話的過程。接著,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并分享:語言暴力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語言暴力?
隨后,游老師通過舉例子的方式向?qū)W生解析了面對施暴者時可以采用的應對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分享和游老師的解析,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語言暴力的本質(zhì)——施暴者的某種需求無法滿足卻又無可奈何的發(fā)泄。即是如此,便不能將話語的內(nèi)容當真,也不能被他的情緒牽著走。最后,通過“撕紙團”的游戲,和以往別人說的還是自己說的暴力語言說再見。
本次心理團訓課堂,使孩子們認識到在以后的生活與學習中,要學會怎么保護自己,不做語言暴力的傳播者,不當受害者,也不做冷眼旁觀者。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人做別人,愿我們所有人都能夠被世界溫柔以待。
來源:初中部
撰稿:游海艷
編輯:張細蘭